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音乐
搜索:
  • 音乐人
  • 专题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 乐评
  • 豆瓣FM
  • 歌单
  • 2020年度榜单

安魂曲

darkflyrobin (上海) 2010-03-19 11:52:38

http://v7.wunderhorn.com/article/article.php@meta_id=1474.htm

到了20世纪,大多数作曲家创作的安魂曲已经不再采用标准的拉丁文范本,而是使用诗人撰写的诗歌为唱词,虽然托名安魂曲,其实抒发的多是作曲家自己的情怀。例如在这些作品中,有两部特别引人注目,早已成为了20世纪安魂曲经典作品。

其中,欣德米特1945年完成的《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时》(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rryard Bloom’d)又名《献给我们所爱人的安魂曲》(A Requiem for Those We Love),当时欣德米特是为了纪念一位自己敬仰的伟人而作。

欣德米特青年时代十分喜欢读弗兰兹·布勒翻译的惠特曼诗集,并且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以其中的篇章谱写音乐。当1940年来到美国定居之后,欣德米特更加关注起惠特曼的诗歌,对于诗人那有力的、充满智慧的浪漫诗行,以及自由、狂放的诗歌格律益发敬佩。欣德米特的思想进步,对纳粹在欧洲的暴行曾勇敢地挺身而出,因此他对“民主大本营”领袖的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特别推崇。当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的噩耗传来,欣德米特无比震惊与悲伤,他决心写一部作品以表达自己对最崇敬的政治家的怀念之情,欣德米特很自然地想起了惠特曼诗歌中作于1865年的一首名叫《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时》的诗,那是惠特曼为纪念同年4月15日遇刺的林肯总统而作,用在这里非常合适。布里纳认为这是一次超越时空的纪念,惠特曼的诗歌所提供的象征意义使欣德米特震动,他希望用安魂曲的名义来纪念罗斯福,而象征意义取自80年前的那段令人心痛的往事1。

1946年1月欣德米特开始作曲,3月20日钢琴谱初稿写成,4月20日配器总谱完成,首演前欣德米特为作品加了一个副标题《献给我们所爱人的安魂曲》。

对于《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时》的创作目的,欣德米特曾作过这样的阐述,“这是和平的颂歌,也是为从前的敌人,为今后永远的和睦相处!”1946年5月5日作品在纽约首演,欣德米特亲自指挥。

作品从一个升C调持续音结构的四音的庄严主题(a-c-f-e)开始,这个动机长度是九小节,缓慢的节奏令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葬礼的行进行列。

第二主题阴哑、低沉,虽然脱胎于第一主题,情绪上却少许明朗些,使人感觉亲切、温暖。接着,男中音开始演唱惠特曼的诗歌,“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时,而那颗巨星又在夜空的西方殒落的时候,我悲痛,而且年年在春归时也一样悲痛。”接着是“年年归来的春天,你一定会给我带来3件东西,年年开放的紫丁香,西天殒落的星星,和我对我所敬爱的人的思念。”

惠特曼在这首长诗(共16节,非常难翻译)中抒发的不仅仅是切腹的悲痛,更多的却是对生命的颂赞,对春天、对大自然周而复始的新陈代谢以及对自己美丽国家、城市的礼赞,合唱唱起这样的诗句,“看哪,既是肉体又是灵魂 ── 这片土地,是我自己的曼哈顿、有教堂的尖顶,和闪烁而紧跑着的潮水与船只……看哪,那十分美好的太阳是这样宁静又傲慢,深浅两种紫色的清晨和拂来仅可感受的微风,那温柔、轻盈的不能以尺寸衡量的光亮,那普照并沐浴一切的奇迹,那已经达到顶点的中午,那即将到来的美妙黄昏,那受人欢迎的黑夜和星星,在我的城市上空照亮,包括人类和大地。”

我们不难发现,生与死的相互交织贯穿于这部作品的始终,同100年前的惠特曼不同,生活在20世纪的欣德米特对生活抱有的灰色看法使作曲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忧心忡忡、矛盾重重。在接下来的“给所爱人的颂歌”里,欣德米特写的却是一段葬礼进行曲,这段现代音乐充满了刺耳的和声与无调性的技法,生与死的疑问深深地困扰着欣德米特,在他眼前仿佛出现了百年之前的南北战争场面,屠杀与嘶喊使他痛苦万分,合唱唱道:“这时被蒙蔽而失去视觉的眼睛重新睁开,面对着一幅幅图景构成的画卷。我侧身望去看见有许多军队,我象是在无声的睡梦中看见了千百面战旗,我看见它们经过战斗的硝烟,为流弹所洞穿,这里那里被举着穿过硝烟,被染上鲜血。”

生与死的悲剧和由此引发的种种苦难还在延续,此时,号角声起,有评论家称它为“伟大的召唤”,欣德米特在终曲之前写了一段出色的间奏曲,然后导入了终曲,男中音唱起最后的诗行:“呈现在眼前的图景过去,黑夜在过去,我那些伙伴们紧握着的手在放松,胜利之歌,从死亡中得解放之歌,它覆盖大地,又充塞着开阔的天空,正像那天晚上我在僻静处听到的雄壮圣歌,在过路时我给你留下了紫丁香和心型的叶片……为了我衷心敬爱的那位死者,我的伙伴们,为了我毕生和各地所见的最甜蜜最智慧的灵魂,为了亲爱的他,紫丁香、星星和小鸟才和我的灵魂之歌交缠在一起,在芬芳的松树和昏暗的杉木林里。”

欣德米特加上了原诗没有的一句作为结尾:“我交付你一束有着心型叶瓣的紫丁香,我交付你,在盛开鲜花的庭院里,春天已经归来。”

作曲家最后使用的词是“Bloom’d”(盛开),生命的力量何在?我想,欣德米特在结尾处已经获得的满意的解决。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Hindemith: 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 (A Requiem for Those We Love)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歌词中译 - 链接(novich)

© 2005-2021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手机音乐 · 豆瓣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