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今天,用爱,他为林忆莲打造了一张经典专辑
三十年前的今天,1988年12月10日,香港歌手林忆莲在香港华纳唱片公司旗下发行了她加盟华纳的第一张专辑《City Rhythm》。
或许站在那天看去,《City Rhythm》是又一张平淡无奇、芸芸众“片”的香港流行乐出品。是啊,你瞧,当时香港翻唱歌泛滥,《City Rhythm》十首歌里有九首是改编翻唱;又比如,男女对唱吃香,华纳为了催谷回港发展的王杰,安排林忆莲和他对唱一首《还有……》;又好似,发行时间临近圣诞,《还有……》的开头俗滥地用上“jingle bells”的圣诞钟声应景,等等。
甚至或许,在那天的林忆莲自己看来,《City Rhythm》都未必特别。可能这张专辑对她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可以剪掉长发,干净利落地跑去从未去过的纽约拍唱片封面,还在纽约街头三次偶遇正在美国度蜜月的阿B钟镇涛和B嫂章蓉舫(嗯,就是后来你们都知道的章小蕙,以及现在你们都知道的时尚公号写手)。
但《City Rhythm》其实是特别的。
这张专辑从创意到实施到诞生,背后是一个男人对林忆莲的爱。
在《CityRhythm》专辑的credits上,许愿仅仅列名“创意团队”(Creative Group)之一。
情种,大概在这位TVB编舞师1986年5月第一次和林忆莲见面时已经种下。从为她编舞,到为她设计造型,再到为她做专辑创意,身份的极速变换只不过两年时间而已,然后顺理成章地你情我愿。
1988年秋天,许愿一个人在东京,绞尽脑汁策划怎么为林忆莲做下一张专辑。望着窗外下班通勤高峰时的东京,“都市”二字自然而然跃进许愿脑海,同时闯进来的,还有一张名字非常应景的专辑《Tokyo Dreaming》,那是杜丽莎在日本制作发行的英语专辑,讲的就是都市女性。
据说《Tokyo Dreaming》母带已毁,网上能查到的仅有资料,专辑制作人是服部克久和小林武史,熟悉日本电影配乐的人大约对这两个名字不会陌生,而录音工程师是天野正行,后来这个名字出现在林忆莲“艺术造诣最高”的专辑《野花》的credits里。
《Tokyo Dreaming》的理念和音乐在当时而言只有日本音乐人才能做到,在香港做那么概念化的“都市”主题的音乐专辑是开创性的,更别说,许愿当时就决定要做“都市三部曲”——后来,《City Rhythm》成了一个名叫“都市触觉”的系列专辑的开山,而这个系列项目再后来成了林忆莲走向高格调歌姬和歌坛天后之路的最开始。
“都市触觉”一共3张专辑加3张混音EP,它让香港唱片工业从此接受了“系列专辑”、“概念专辑”与“系列概念专辑”这样的企划制作,而不是机械发片那样短视的商业行为。
“《Tokyo Dreaming》——东京——都市——香港——都市女性”的理念导出是非常自然的,所以,杜丽莎不仅仅曾是林忆莲的声乐老师,也是她艺术生涯分水岭专辑的启发者(所以去年的《歌手》节目里杜丽莎和林忆莲的同场令人不可思议的点就在这里)。
许愿一直没有把“都市触觉”这个概念专辑项目的成功发想和实施揽在自己身上,大概,能为自己心爱的人打定江山,这辈子便足够。
音乐上,虽然《City Rhythm》十首歌里有九首歌是翻唱歌,实在太过“口水”,但许愿找到了最好的解释:“‘都市触觉’系列有很强的西方文化,(用本地创作)都巿感显照不出來。”
为了“都市”这个概念的实施,也为了一洗林忆莲前家唱片公司对她的日本妹的形象打造,《City Rhythm》的九首翻唱歌里,六首是翻唱欧美作品。这些歌非常明显有意选取了风格较偏向Adult Contemporary且并不是那么全球hit的热门单曲,同时大多数翻唱都做了编曲大改动。
这其中,包括翻唱Prince的自主厂牌Paisley Park首位签约歌手Taja Sevelle的《Infatuation》成为《雷电风雨夜》,把原曲较为幼稚的编曲改成了颇有Purple Rain的意味:
《偷闲》的原曲来自原瑞典国宝级乐队ABBA的成员之一Agnetha Fältskog的1987年单曲《Love In A World Gone Mad》。林忆莲的团队并没有畏惧ABBA这个人类历史上堪称最伟大的流行乐队的名声,《偷闲》编曲流畅过原曲百倍有余,而周礼茂改编歌词也神般切合了许愿的“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的理念需求:
同样由周礼茂以“大女人”人设填词的《讲多错多》,原曲来自美国铁肺型歌手Taylor Dayne 1988年首张专辑里的《Don’t Rush Me》,许愿和团队收敛了原来版本太过张扬的性格,描摹香港这个本质上是东方世界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滚涌着西方都市文化的混杂城市性格,分寸拿捏得当——关键是这正是“都市触觉”系列最focus的所在:
至于《City Rhythm》里翻唱的两首台湾地区的作品…… 虽然台北比起香港来根本谈不上“都市”,但这不妨碍许愿和林忆莲的团队从台湾的流行音乐中汲取养分。老生常谈来说,所谓“偶像的”飞碟vs“人文的”滚石这个思维定势下,许愿要选择翻唱台湾,应该为“都市触觉”这个色彩斑斓的主题选择飞碟的作品,更何况飞碟和华纳本身就是近水楼台的同系统公司,但许愿最后还是选择了两首“滚石系”的作品,可见音乐性还是他为林忆莲首要考虑的。
选取张洪量那张可以名列“台湾流行音乐史上最晦涩难懂的专辑”之一的《祭文》里的《我想我疯了》,改编而成深夜里为爱情折磨到近乎精神崩溃的《因你疯了》,并作为《City Rhythm》的尾声,在在是一种疯狂大胆近乎自杀的制作险招,但许愿这一棋还是下对了:
《City Rhythm》里选曲最疯狂的其实是《还有……》。
飞碟把红透台湾的香港人王杰送回香港交给香港华纳发展,华纳给王杰安排的头炮却是翻唱飞碟竞争者滚石名制作人李宗盛的歌,真不知消息传回台湾,飞碟当时是什么心情。也或许因此,当许愿后来跑去台北,捧着这张《City Rhythm》作为proposal请求飞碟为林忆莲出国语专辑时,飞碟一开始是拒绝的。吃了飞碟的闭门羹后,许愿为了女朋友的演艺事业,不惧被飞碟/华纳封杀,下了楼就打车去了滚石,拿着收录了翻唱李宗盛作品的《还有……》的《City Rhythm》作为proposal请求滚石为林忆莲出国语专辑,滚石一开始也是拒绝的——后来,这个现男友把女友亲自推介给女友未来的老公的情节,成就了华语歌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才子佳人传说,但那是后话了,不在《City Rhythm》这张今天三十岁的经典专辑讨论范围内,就此打住,诸君如需八卦随意,附送延伸阅读指路:当年是他为林忆莲千辛万苦找到李宗盛,他才真的“不必在乎我是谁”
总有人说,林忆莲爱才子,虽然这话的潜台词没那么中听,但每一个经过她生命的才子都为她的音乐留下了各自的爱,是不假——三十年前的今天,1988年12月10日,《City Rhythm》专辑,就是。
(都市触觉,未完待续)
(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