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广场生活反馈

作者:bbf3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明地好孩子
提起广场你会想到什么呢?英雄纪念碑、百姓们闲话家常、友人陷入沉默、孩童嘈杂嬉戏、此起彼伏的广场舞......作为一个公共区域,广场涵盖了大众生活中的千百种细节。五月的第二个周末,西安的温度终于上了三十,然而比五月西安的温度更令人爆炸的,是刚从广场回来的海朋森,带着他们的广场生活反馈。
距离首张专辑发行已有三年,这些失踪人口终于回归了。三年中的他们经历了成员变换、生活变迁,虽然并未活跃在各种外地演出中,但蛰伏于蜀地的他们却从未停止过创作。发行速度永远赶不上创作速度,EP中的大部分歌曲,基本都在现场演出过,只有一两首很少在现场演出。西安的首站演出,很幸运地听到了五六首第二张专辑还未收录的歌曲,足见这只乐队创作力之旺盛。海朋森还是一如既往,富有激情又充满着诗性,将Livehouse的舞台转化为充满戏剧化的剧场。陈思江依旧干净利落,叫上法兹主唱刘鹏一起来用《他像我的老师一样骄傲》开场,季一楠在这首歌中用川话应和着“骄傲的很!”,瞬间将观众们带入由海朋森建构的关于生命体验的另一个维度。
这张EP以8轨磁带这种Lo-fi的方式录制,恰当地展现出海朋森原始又真实的气质。我们可以从这张专辑中听出旋律和编排的逐渐弱化,它们有的只剩下直白的人声,有的归结于贝斯和鼓简单而平衡的律动,这种减法,刚好以更理性的方式呈现深度的表达。短短七首歌,接近30分钟的时长,我们可以听出第一张专辑中完全没有的情绪,感受到他们在其中的迷茫、发泄以及不吐不快的决绝。现在的海朋森,逐渐与后朋克没什么关系了,而是更直接纯粹的摇滚乐、朋克魂,通过噪音即兴逐渐释放出的分裂内核。
如果说《他像我的老师一样骄傲》是与司机的真实对谈所触发的思考,那么后面这首《出租车司机》的动机则来自于延续的想象。充满着末世氛围的后现代臆想,“在洪灾后的城市上走动,你可以看见那些摩登文明的凹槽。”城市缓缓下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走向毁灭,大众留下的残骸又有谁顾及?下一首《追和等》,则继续探讨着公共生活。肾上腺素的旋律鞭击至我们的心底,吉他啸叫,贝司又反复低沉地追问。由远及近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仿佛是幸福但实则是幻觉。
伴随着简单又坚定的鼓点,《历史》在带有叙事感的法文朗诵中开启。通过了解得知,这个低沉的男声来自于他们欧洲巡演时结识的一个法国小哥,他自己也玩着一支叫Sweat like an ape!的舞曲朋克/后朋的乐队,与海朋森的碰撞不言而喻。令人惊艳的唢呐,以及后面法国乐手客串的吉他Solo,让这首歌变得诡异又扭曲。季一楠也贡献出他的首唱,重复着“我不要别的历史!”这一上张专辑的母题,透露出对友情的愧疚与忏悔,对过往历史的纠结……我们确实很难看清一个人的边界,但新的历史总会取代旧日回忆。
刘泽同曾说过海朋森在创作上有一个关于季节的玄学:“ 基本上秋天以后,我们就很难写一些肾上腺素的东西,就会特别暖色调,就包括我们写‘来生’,包括我们现在写的新歌。”
那么接下来的这首《陶瓷》,大抵就是暖色调的转变。这也是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仙风道骨,晶莹剔透,空灵的声音引导着我们探寻永生的隐秘。为下一首《洞》的开篇,铺下虚幻的乐土。《洞》的潮湿阴暗,让人们还可以看到海朋森身上残留的后朋气质。其器乐编排像是把“双叉奶”的噪音即兴混合了进来,吉他弦脱了线一般,音符从阶梯上滚落,释放着无意识的音调;鼓点也凌乱散落,肆意的狂乱,让人想起豊住芳三郎般的先锋自由派。尖锐的声音,配合着陈思江激昂的念白,持续为这首歌塑造着诡异、阴森的氛围。当金色和白色的沙滩映入陈思江眼帘的时候,她在海边开启了对永生的沉思。“永生是甜蜜的琐事吗?” 天真已经牺牲,现实世界充满羁绊,我们像螃蟹一样在洞中徘徊,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最后一首《足球赛》则是最为常规化的海朋森,你可以听到精巧的吉他编排,戏剧化的和声,碰撞交错的两把吉他,切分的吉他Riff,让人瞬间闪回到竞争激烈的绿茵场上。“那是一场不以进球为目的足球赛,你们只是阻止在自己看见那颗球的幻灭”,当竞技类体育不再以进球为目的,就像滚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在重复的过程中透出悲剧的色彩。“把球踢给别人,就再也不用面对自己。” 自我也会在矛盾中逐渐消解和重建。
《她从广场回来》确实是一个相对碎片化、臆想式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更多的戏剧冲突,但这并不妨碍你理解海朋森的真诚与坦率,你永远可以在他们的现场演奏中被感染。所以,准备好迎接这些从广场回来的人儿吧,他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