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还是那个李志,逼哥却不再是逼哥
逼哥的新专辑终于发布了,这便成了我这个周末最大的欢愉(程度超过周日上午的篮球),迫不及待从网易云音乐上购买,然后就着北京这场怎么下都下不大的初雪,泡一壶茶,点一根烟,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细细品位,并且写下这些“评测文字”,对别人而言或许挺无聊,但对我来说,很重要。
新专辑叫《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调性一如既往的“明媚忧伤”,充满了故事,但如果你以为应天大街会是和“热河路”“山阴路”一样的文艺所在,你就错了,我曾去过那里,应天大街只是条单调且长的城市主干线,两侧长着城墙,上面飞过高架,古老和现代混为一谈,拥堵,凌乱。事实上,新专辑里面的很多歌,都充满了意外。你如果想寻找记忆中的那个李志,你一定不会失望,但如果你只想寻找那个逼哥,你一定会很失望。
整体来说就是民谣弱了,摇滚强了;旋律弱了,节奏强了;荒谬弱了,现实强了;速度弱了,力度强了;愤怒弱了,感慨强了;嘶吼弱了,和音强了;男声弱了,女声强了;情节弱了,情怀强了。这些其实都很正常,毕竟我们都不再青春,逼哥也四十了。
第一首是专辑同名歌,长达七分钟的纯音乐,或许很多人立即会想起之前那首著名的《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并且期待再次出现带着淡淡忧伤好听到爆的旋律,错了,没有,除了中间那段人音和声,其他的更像一首纯电音,谈不上多好听,但情绪很激烈,配乐很复杂,也更回归音乐本身。总之,在这首开场歌里,逼哥就像一个手艺精湛的料理师傅,熟练拨弄着面前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最后做出完成度极高的成品,至于你是否爱吃,师傅是不会考虑太多的。事实上,不光这首,专辑里好多歌的配乐的电音都强了很多。
第二首,《一头偶像》,开始出现逼哥特有的高亢的嘶哑,嘶哑中又透着清澈,整首歌就像个执拗的少年,站在风中雨中不屈服的少年——他们看你,他们看着陌生的你——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年少时那么热爱的李志啊,虽然整首歌感觉有点短,收的也着急,不过这也很李志,就像很多次在KTV高唱《这个世界会好吗》,好不容易等到副歌的酣畅淋漓,可是竟然只有一遍,吼完了还想再来一发,但木有了,只好悻悻放下麦克风,不爽却觉得这样也很好,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理所当然,见好就收可以了。
第三首,《克兰河》,哎,怎么感觉速度越来越慢了?不过熟悉中的李志的旋律、唱腔和风格似乎终于完整出现了。至少第一句就如此,而且从头到尾有女声的低吟浅唱,法语?意大利语?我不知道,只知道,这首歌,挺好听,也挺奈听。
第四首,《死人》,跑上来就是几个哥们在用南京话闲聊,虽然听不清楚聊天的内容,但大家都很欢愉,不过旋律更慢了,仿佛呓语,“一个在南方吃荔枝,一个在北方昏昏沉沉。”旋律中加入了低沉的大提琴,节奏布鲁斯的味道配上李志的嗓音其实很般配,歌词也直接,简单,只是听了想睡觉。
第五首,《一个夜晚》,“你说在这样一个夜晚,让我们搂起屁股,相互拥抱。”熟悉的感觉再次浮现,这里的熟悉特指歌声,但伴奏还是挺新的,强烈的节奏将整首歌打的很碎,莫名其妙想起了军操。
第六首,《哦吼》,应该是整首专辑里最能听到熟悉味道的一首歌,这次的熟悉更多体现在“题材”上,“傻里傻气的地铁,冲出了高架桥,夕阳在街头衰老,平淡得像一只猫”,“自由啊,民主啊,哦吼”,是不是似曾相识?不光歌词,旋律的某些音节也和《我们不能失去信仰》以及《杭州》神似,只是在某个节点戛然而止,然后分道扬镳。
第七首,《彩色排队》,这首歌就像歌名一样,华丽丰富,色彩明亮,浓妆重抹,开篇充满了拉斯维加斯的色彩,更让人意外的是,跑上来直接是女声,然后是对唱,只是听着听着又听出了山歌的味道,再听,似乎还糅杂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金曲和九十年代摇滚的意思。总之,这首名歌非常复古,复古到让你无以言表,不知所措。
最后一首《你好,明天》,又是一首熟悉的歌,这次熟悉是在那种惊鸿一瞥的闪光点上,从歌词到旋律都有,这是在逼哥之前的哥中经常能够感受到的,现在虽然少了,但不会不存在。
以上就是新专辑的八首歌,八首充满了久违却意外的旋律。
曾经,我以为听李志的歌曲最适合的是夏天的早晨,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照耀在潮湿忧伤的心上,随着他沙哑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歌声,百转千回却又简单好听的旋律,以及华丽充满想象力的配乐,堆起万千惆怅。现在忧伤少了,愤怒没了,逼哥变得不再逼哥,可是也很不错。就像生活,本不该如此,真发生了,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这张专辑的所有创作人员致敬,是他们一起让我们的平淡生活在某个时刻变得潮湿,感性,不平凡,虽然最终也改变不了什么。
词曲:李志
编曲:李志乐队
吉他:袁铮、赵永庆
贝斯:张雯
键盘:李天雄
鼓:余赣宁
打击乐:魏星
口琴:陈岍
和声:朱格乐、阿玛尼、张怡然
录音师:张俊
混音师/母带工程:姜北生
录音棚/混音棚:S.A.G特别感谢
《彩色派对》与《一个夜晚》小号演奏:史立(万能青年旅店)
《克兰河》口白:Sembat、Aray
新专辑叫《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调性一如既往的“明媚忧伤”,充满了故事,但如果你以为应天大街会是和“热河路”“山阴路”一样的文艺所在,你就错了,我曾去过那里,应天大街只是条单调且长的城市主干线,两侧长着城墙,上面飞过高架,古老和现代混为一谈,拥堵,凌乱。事实上,新专辑里面的很多歌,都充满了意外。你如果想寻找记忆中的那个李志,你一定不会失望,但如果你只想寻找那个逼哥,你一定会很失望。
整体来说就是民谣弱了,摇滚强了;旋律弱了,节奏强了;荒谬弱了,现实强了;速度弱了,力度强了;愤怒弱了,感慨强了;嘶吼弱了,和音强了;男声弱了,女声强了;情节弱了,情怀强了。这些其实都很正常,毕竟我们都不再青春,逼哥也四十了。
第一首是专辑同名歌,长达七分钟的纯音乐,或许很多人立即会想起之前那首著名的《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并且期待再次出现带着淡淡忧伤好听到爆的旋律,错了,没有,除了中间那段人音和声,其他的更像一首纯电音,谈不上多好听,但情绪很激烈,配乐很复杂,也更回归音乐本身。总之,在这首开场歌里,逼哥就像一个手艺精湛的料理师傅,熟练拨弄着面前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最后做出完成度极高的成品,至于你是否爱吃,师傅是不会考虑太多的。事实上,不光这首,专辑里好多歌的配乐的电音都强了很多。
第二首,《一头偶像》,开始出现逼哥特有的高亢的嘶哑,嘶哑中又透着清澈,整首歌就像个执拗的少年,站在风中雨中不屈服的少年——他们看你,他们看着陌生的你——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年少时那么热爱的李志啊,虽然整首歌感觉有点短,收的也着急,不过这也很李志,就像很多次在KTV高唱《这个世界会好吗》,好不容易等到副歌的酣畅淋漓,可是竟然只有一遍,吼完了还想再来一发,但木有了,只好悻悻放下麦克风,不爽却觉得这样也很好,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理所当然,见好就收可以了。
第三首,《克兰河》,哎,怎么感觉速度越来越慢了?不过熟悉中的李志的旋律、唱腔和风格似乎终于完整出现了。至少第一句就如此,而且从头到尾有女声的低吟浅唱,法语?意大利语?我不知道,只知道,这首歌,挺好听,也挺奈听。
第四首,《死人》,跑上来就是几个哥们在用南京话闲聊,虽然听不清楚聊天的内容,但大家都很欢愉,不过旋律更慢了,仿佛呓语,“一个在南方吃荔枝,一个在北方昏昏沉沉。”旋律中加入了低沉的大提琴,节奏布鲁斯的味道配上李志的嗓音其实很般配,歌词也直接,简单,只是听了想睡觉。
第五首,《一个夜晚》,“你说在这样一个夜晚,让我们搂起屁股,相互拥抱。”熟悉的感觉再次浮现,这里的熟悉特指歌声,但伴奏还是挺新的,强烈的节奏将整首歌打的很碎,莫名其妙想起了军操。
第六首,《哦吼》,应该是整首专辑里最能听到熟悉味道的一首歌,这次的熟悉更多体现在“题材”上,“傻里傻气的地铁,冲出了高架桥,夕阳在街头衰老,平淡得像一只猫”,“自由啊,民主啊,哦吼”,是不是似曾相识?不光歌词,旋律的某些音节也和《我们不能失去信仰》以及《杭州》神似,只是在某个节点戛然而止,然后分道扬镳。
第七首,《彩色排队》,这首歌就像歌名一样,华丽丰富,色彩明亮,浓妆重抹,开篇充满了拉斯维加斯的色彩,更让人意外的是,跑上来直接是女声,然后是对唱,只是听着听着又听出了山歌的味道,再听,似乎还糅杂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金曲和九十年代摇滚的意思。总之,这首名歌非常复古,复古到让你无以言表,不知所措。
最后一首《你好,明天》,又是一首熟悉的歌,这次熟悉是在那种惊鸿一瞥的闪光点上,从歌词到旋律都有,这是在逼哥之前的哥中经常能够感受到的,现在虽然少了,但不会不存在。
以上就是新专辑的八首歌,八首充满了久违却意外的旋律。
曾经,我以为听李志的歌曲最适合的是夏天的早晨,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照耀在潮湿忧伤的心上,随着他沙哑充满雄性荷尔蒙的歌声,百转千回却又简单好听的旋律,以及华丽充满想象力的配乐,堆起万千惆怅。现在忧伤少了,愤怒没了,逼哥变得不再逼哥,可是也很不错。就像生活,本不该如此,真发生了,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这张专辑的所有创作人员致敬,是他们一起让我们的平淡生活在某个时刻变得潮湿,感性,不平凡,虽然最终也改变不了什么。
词曲:李志
编曲:李志乐队
吉他:袁铮、赵永庆
贝斯:张雯
键盘:李天雄
鼓:余赣宁
打击乐:魏星
口琴:陈岍
和声:朱格乐、阿玛尼、张怡然
录音师:张俊
混音师/母带工程:姜北生
录音棚/混音棚:S.A.G特别感谢
《彩色派对》与《一个夜晚》小号演奏:史立(万能青年旅店)
《克兰河》口白:Sembat、Aray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一草写作训练营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