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我怀旧,无奈新的不如旧

90左右出生的孩子大概都不是听着《黄昏》长大的,譬如我,对小刚的印象大抵只是停留在《一人一首成名歌曲》或是《悲伤男人歌》里面的MV,但是周传雄,却是恰到好处的一个开始。
《男人·海洋》开了个市场口碑双赢的头,紧接着第二张却是改名换姓后最棒的一次创作。大热的《寂寞沙洲冷》后来被各种快女和星光大道翻唱,朗朗上口的旋律配上苦逼的歌词,多少也能俘获痴男怨女的心情。
但这张唱片却远不止一首《寂寞沙洲冷》值得反复聆听,《坏感觉》作为全辑开篇,前奏乍出便有慵懒的气质浮现,周传雄的咬字也不如以往的平实,几句细碎的呢喃转入副歌的深情,层次分明而抓耳。
紧接上来的《星空下》《哈罗》两首都是传统的情歌。当年陈老师还没有普及“小清新”这个概念,于是这样的声线在写着数学作业的寂寞(=_=、)的夜里听上去分外治愈。专辑后半的《流逝》也是这样的风格,且旋律更加流畅,但由于同质性太强,所以注定不出挑。
唱片中间部分的亮点出现在《再见北极雪》,如果说冯德伦版的是冰天雪地中,两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恋人的爱情童话,那么周传雄却是把这场爱情搬到了圣诞夜的城市,两个在华灯初上时相互依偎的恋人。这也是周传雄情歌的一贯特点——他的没有哲学或是相对难以理解的元素,但处处都很接地气,无论是编曲风格还是作品的气质。
但是太接地气的情歌,没有给听众一定的想象空间,注定会在口味越来越挑剔,性格越来越文艺的听众中慢慢的消逝。这张唱片之后,周传雄能够流传的歌就越来越少,尽管《青花》《快乐练习曲》《蓝色土耳其》为他保留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我们身边的人似乎开始更加喜欢魏如萱、喜欢摇滚后的范晓萱、喜欢让我们拥有更多字斟句酌的空间的情歌了。
这是时代的问题吧,不过直到今天,当我听完你的新专辑,还是会拿出这张旧唱片,重听一遍的时候,我知道你至少在曾经感动过我。当年买了一张正版,装帧的纸质很好,一直有收藏着,尽管你的时代也许已经过去了。
《男人·海洋》开了个市场口碑双赢的头,紧接着第二张却是改名换姓后最棒的一次创作。大热的《寂寞沙洲冷》后来被各种快女和星光大道翻唱,朗朗上口的旋律配上苦逼的歌词,多少也能俘获痴男怨女的心情。
但这张唱片却远不止一首《寂寞沙洲冷》值得反复聆听,《坏感觉》作为全辑开篇,前奏乍出便有慵懒的气质浮现,周传雄的咬字也不如以往的平实,几句细碎的呢喃转入副歌的深情,层次分明而抓耳。
紧接上来的《星空下》《哈罗》两首都是传统的情歌。当年陈老师还没有普及“小清新”这个概念,于是这样的声线在写着数学作业的寂寞(=_=、)的夜里听上去分外治愈。专辑后半的《流逝》也是这样的风格,且旋律更加流畅,但由于同质性太强,所以注定不出挑。
唱片中间部分的亮点出现在《再见北极雪》,如果说冯德伦版的是冰天雪地中,两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恋人的爱情童话,那么周传雄却是把这场爱情搬到了圣诞夜的城市,两个在华灯初上时相互依偎的恋人。这也是周传雄情歌的一贯特点——他的没有哲学或是相对难以理解的元素,但处处都很接地气,无论是编曲风格还是作品的气质。
但是太接地气的情歌,没有给听众一定的想象空间,注定会在口味越来越挑剔,性格越来越文艺的听众中慢慢的消逝。这张唱片之后,周传雄能够流传的歌就越来越少,尽管《青花》《快乐练习曲》《蓝色土耳其》为他保留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我们身边的人似乎开始更加喜欢魏如萱、喜欢摇滚后的范晓萱、喜欢让我们拥有更多字斟句酌的空间的情歌了。
这是时代的问题吧,不过直到今天,当我听完你的新专辑,还是会拿出这张旧唱片,重听一遍的时候,我知道你至少在曾经感动过我。当年买了一张正版,装帧的纸质很好,一直有收藏着,尽管你的时代也许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