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迷蝴蝶。

我想大概有很多人觉得我因为一场戏而变得痴迷了,内心尚清醒安定,只是借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心底热切情绪,这种久违的惊艳与叹赏只在五月份的梁祝现场可寻,但又是不同的。蝴蝶梦,我之前爱她戏大于人,爱她空灵幻觉,爱她幽切曲调,爱她文藻词华。不过,这一切都依附她而生,王志萍,这场戏,我先前所得到的美妙感觉都从她身上得到回应。风情端雅,媚而不妖。想来想去这么形容她给我的感觉。比花旦要稳练,比青衣要灵动,眉眼秾艳,唇角牵情,兰指开合,碎步迤逦。台子上的她,每一处都美的扣我心,合我意,动我情。我以为我一向喜欢淡雅如兰的花旦,不喜女子风情过盛,毫无自持,我生怕一个动作幅度过大,力度过猛而破坏人物观感,但蝴蝶梦告诉我,如果演员能够恰到好处的将自身气质与人物贴合并融洽,那么在这个限度内的个人风格体现能够为戏文锦上添花。
王派女子,第一个入我心的是俞建华,多年前她曾为电视剧版的林黛玉配唱,不见其人,只闻其音,她演的戏太少,且年代久远,于是我更愿意听她的唱段,从声线和轻急缓动的唱腔里推测唱曲人的同步神情和姿态。这是一种遗憾,至今难以弥补。
有人说王派花旦有名媛闺秀的气质,多演林黛玉,孟丽君这样的大家小姐,有才学,有智慧,有风骨。但我因阅人太多而对这样的评价不以为然,戏曲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和习惯,许多程式化限制了发挥,人物往往模糊个性,且演员大多不是花样年华,只能借助表演来达到一种表象。于是我和人笑谈,要忽略那些人物的年龄,二八,妙龄,青春,其实统统都是不真实的,装嫩是戏曲里普遍的现象,大家都爱才子佳人,不忍见美人白发,才子生纹。所以,我在意她们在处理人物年纪上的技巧,比如嗓音上的调节,身段上的借鉴,眼眸间的传情,力度上的准确。我怕过了就轻佻莽撞,收了就畏畏缩缩。更见不得扭捏作态,自视甚高的样子。
私以为,越剧花旦多是闺门身份,但偏偏我们爱的是那份青衣气质。但青衣又不是京昆里的正旦感觉,几分自重几分灵动几分端庄须得细细划分,各有流露。说到底,动静相宜。
第一次认真看王志萍,就是蝴蝶梦。她们说,田秀是一个女人味十足的角色,敢爱敢恨,不与世俗同。我找出一年多以前的评语看,如是写:我所思兮远在天涯,欲往相从兮,似隔万重烟霞。庄子啊庄子,梦什么蝴蝶,修什么仙道,有这等静好女子为你独守空闺,矢志不渝,还不知足?就算是圣人,难道这人间温暖情爱也享受不得了么?偏偏无中生有的诈死,以楚王孙的身份来相诱,聪慧善意如田秀,即使看穿,也陪你将这一出荒唐戏演至结束。这残局,留于你一人收拾去吧。再执着固守的心意,也生生被糟蹋耗尽。
现在看来,想笑自己当初的文艺矫情,与苏离,清言讨论,给蝴蝶梦里的庄周冠以越剧第一变态男的称号。变态之处就在于,他娶了田秀,却让她独守空闺多年,一个人逍遥世外,四处游历,回家来不仅不对妻子软语温存,还心生怀疑,还有他替扇坟的小寡妇圆了心愿,却因此生出女人不可信的歪念,到头来竟要在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妻子身上推理验证。他以为是一场游戏,做过了,看到结果就好,满足他心底的成就欲望就好。却因此忽略了田秀的承受底线,对于田秀,对丈夫的这份情近乎神圣不可亵渎,她把他当成信仰,就好像张爱玲曾写,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于是,蝴蝶梦破,梦蝶人醒,固守痴梦幻象的田秀做出决裁,走。离开南华,离开这座困住她多年的茧笼,这一段,我尤爱,一身绿色衣袍的田秀向夫君作揖拜别,眼中失了神色,冷意凄茫,仿佛苍老许多。多年赖以支持的信仰轰然坍塌,幻梦破碎,对于谁,都是莫大伤害吧。她需要找一个地方疗伤,她封闭了太久,与外界也隔阂了太久。以至于无法了解凡人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人间的夫妻生活秩序该是如何?但我觉得,田秀会自此心门闭塞,再也不开。她唱:萍聚萍散已看透,自尊自重当坚守。情长情短平常事,何去何从随缘酬。该分手时当分手,留难住处莫强留。隐痛各有春秋疗,从今后远书归梦两悠悠。这痛,是庄周加诸,该用多久能够痊愈?
舞台版的田秀开场便是少妇模样,只用一句话带出了他们的前程过往,与庄周奇人奇书结奇缘,有幸成绝俗绝伦好夫妻。而电视剧给了许多镜头来描述少女时的田秀,她从小就喜读庄周诗文,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为见庄周还女扮男装,自荐求见,难得她腹有诗书,与庄周心心相印,看法相近,于是便走出门庭,随夫君隐居南华,那时候的她,该是欢喜无忧的,自以为觅得如意郎君,一生安稳。我更喜欢电视版里的田秀,比舞台上更加端丽内敛,且有一个心境的转变过程,自尊自重,兰心蕙质,慧眼如炬,叫人叹服。
舞台上的田秀最吸引我的是她的潋滟风情与眉间情思。她们评价:孤意在眉,深情在睫,烟视媚行。整理剧照时发现许多舞台上忽略的细节美,当时看,关注的是整体,比如唱腔,比如身段,比如情节发展带来的戏剧感。过后仔细分辨,美从何来?便是细节吧,王志萍的指法让我眼前一亮,几乎每一张剧照都能看到她赋予人物情绪的指尖姿态,或勾翘,或轻合,或舒展,或相扣,变化多端,风情万种。但又美得刚好,不喧宾夺主,给人物增添几分雅致秀美之气。这指法并不简单,似有规律,有人告诉我,是跟昆曲学的。是了,我一直喜欢昆曲花旦的做功,其中指法便是一种,如今被蝴蝶拈来,竟也能够变通于越剧程式中,毫无违和突兀。金庸笔下有一种武功叫兰花拂穴手,她的这个,大概也是,兰花有香气,美人也有香气,透过指尖兰花绽出清雅与贞娴,给人物鲜活气息,脱俗观感。还有她的台步,其中一段圆场,当真又稳又飘逸。
顺便提一提丁小蛙吧,看得出他的努力和进步,只是人物气场和对手默契度还需改善,从毕派跨到徐尹是不容易的,难得她能抹掉毕派的喜感气质,给庄周一份凝重,给王孙一份风流,但表演方面不足与先前我看过的庄周和王孙比,论唱是郑,论演是钱,她们的大家风范与专攻徐派多年的修成气质别人未必能够轻易学得。
最后一场庄周悔悟,有大段的唱腔来展示内心。学道还需从头来,这一段小蛙童鞋就有点后继无力的感觉了,镇不住场子,少了些内心的着力点,当时舞台也聚焦于她,我就格外挑剔这段了。眼神,身段,气息,还有感染力还需学习呀。(这一段我爱钱公子的)
戏文本身意见不大,不过根据个人看戏习惯,不大喜欢一些刻意的搞笑桥段。觉得和戏文的基调不合,忽然来一个戏外音,可能是为了增加些夸张的戏剧感。如果舞台和服装造型还能再考究精致点……
散戏后,我与苏离混迹后台,看蝴蝶脱下戏装,回复原本模样。从戏中抽身,从田秀回到王志萍,依旧美,现代的摩登,以及女子的知性。她用上海话与人交流,给别人签名,还和苏离合影。我透过镜头看她,她也看着我。美哉,我打心里赞叹。
走出剧院,忽然发现蝴蝶在我们身后,再一次告别。夜色寒人,那晚有月全食,但在我眼里,却也装不下别的风景。
蝴蝶梦,田秀梦醒,而我们看戏人却陷入梦境,只愿长梦不醒。想起来,这便是一种精神崇拜了吧。谨以此文,写给王志萍和她的蝴蝶梦。
王派女子,第一个入我心的是俞建华,多年前她曾为电视剧版的林黛玉配唱,不见其人,只闻其音,她演的戏太少,且年代久远,于是我更愿意听她的唱段,从声线和轻急缓动的唱腔里推测唱曲人的同步神情和姿态。这是一种遗憾,至今难以弥补。
有人说王派花旦有名媛闺秀的气质,多演林黛玉,孟丽君这样的大家小姐,有才学,有智慧,有风骨。但我因阅人太多而对这样的评价不以为然,戏曲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和习惯,许多程式化限制了发挥,人物往往模糊个性,且演员大多不是花样年华,只能借助表演来达到一种表象。于是我和人笑谈,要忽略那些人物的年龄,二八,妙龄,青春,其实统统都是不真实的,装嫩是戏曲里普遍的现象,大家都爱才子佳人,不忍见美人白发,才子生纹。所以,我在意她们在处理人物年纪上的技巧,比如嗓音上的调节,身段上的借鉴,眼眸间的传情,力度上的准确。我怕过了就轻佻莽撞,收了就畏畏缩缩。更见不得扭捏作态,自视甚高的样子。
私以为,越剧花旦多是闺门身份,但偏偏我们爱的是那份青衣气质。但青衣又不是京昆里的正旦感觉,几分自重几分灵动几分端庄须得细细划分,各有流露。说到底,动静相宜。
第一次认真看王志萍,就是蝴蝶梦。她们说,田秀是一个女人味十足的角色,敢爱敢恨,不与世俗同。我找出一年多以前的评语看,如是写:我所思兮远在天涯,欲往相从兮,似隔万重烟霞。庄子啊庄子,梦什么蝴蝶,修什么仙道,有这等静好女子为你独守空闺,矢志不渝,还不知足?就算是圣人,难道这人间温暖情爱也享受不得了么?偏偏无中生有的诈死,以楚王孙的身份来相诱,聪慧善意如田秀,即使看穿,也陪你将这一出荒唐戏演至结束。这残局,留于你一人收拾去吧。再执着固守的心意,也生生被糟蹋耗尽。
现在看来,想笑自己当初的文艺矫情,与苏离,清言讨论,给蝴蝶梦里的庄周冠以越剧第一变态男的称号。变态之处就在于,他娶了田秀,却让她独守空闺多年,一个人逍遥世外,四处游历,回家来不仅不对妻子软语温存,还心生怀疑,还有他替扇坟的小寡妇圆了心愿,却因此生出女人不可信的歪念,到头来竟要在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妻子身上推理验证。他以为是一场游戏,做过了,看到结果就好,满足他心底的成就欲望就好。却因此忽略了田秀的承受底线,对于田秀,对丈夫的这份情近乎神圣不可亵渎,她把他当成信仰,就好像张爱玲曾写,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于是,蝴蝶梦破,梦蝶人醒,固守痴梦幻象的田秀做出决裁,走。离开南华,离开这座困住她多年的茧笼,这一段,我尤爱,一身绿色衣袍的田秀向夫君作揖拜别,眼中失了神色,冷意凄茫,仿佛苍老许多。多年赖以支持的信仰轰然坍塌,幻梦破碎,对于谁,都是莫大伤害吧。她需要找一个地方疗伤,她封闭了太久,与外界也隔阂了太久。以至于无法了解凡人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人间的夫妻生活秩序该是如何?但我觉得,田秀会自此心门闭塞,再也不开。她唱:萍聚萍散已看透,自尊自重当坚守。情长情短平常事,何去何从随缘酬。该分手时当分手,留难住处莫强留。隐痛各有春秋疗,从今后远书归梦两悠悠。这痛,是庄周加诸,该用多久能够痊愈?
舞台版的田秀开场便是少妇模样,只用一句话带出了他们的前程过往,与庄周奇人奇书结奇缘,有幸成绝俗绝伦好夫妻。而电视剧给了许多镜头来描述少女时的田秀,她从小就喜读庄周诗文,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为见庄周还女扮男装,自荐求见,难得她腹有诗书,与庄周心心相印,看法相近,于是便走出门庭,随夫君隐居南华,那时候的她,该是欢喜无忧的,自以为觅得如意郎君,一生安稳。我更喜欢电视版里的田秀,比舞台上更加端丽内敛,且有一个心境的转变过程,自尊自重,兰心蕙质,慧眼如炬,叫人叹服。
舞台上的田秀最吸引我的是她的潋滟风情与眉间情思。她们评价:孤意在眉,深情在睫,烟视媚行。整理剧照时发现许多舞台上忽略的细节美,当时看,关注的是整体,比如唱腔,比如身段,比如情节发展带来的戏剧感。过后仔细分辨,美从何来?便是细节吧,王志萍的指法让我眼前一亮,几乎每一张剧照都能看到她赋予人物情绪的指尖姿态,或勾翘,或轻合,或舒展,或相扣,变化多端,风情万种。但又美得刚好,不喧宾夺主,给人物增添几分雅致秀美之气。这指法并不简单,似有规律,有人告诉我,是跟昆曲学的。是了,我一直喜欢昆曲花旦的做功,其中指法便是一种,如今被蝴蝶拈来,竟也能够变通于越剧程式中,毫无违和突兀。金庸笔下有一种武功叫兰花拂穴手,她的这个,大概也是,兰花有香气,美人也有香气,透过指尖兰花绽出清雅与贞娴,给人物鲜活气息,脱俗观感。还有她的台步,其中一段圆场,当真又稳又飘逸。
顺便提一提丁小蛙吧,看得出他的努力和进步,只是人物气场和对手默契度还需改善,从毕派跨到徐尹是不容易的,难得她能抹掉毕派的喜感气质,给庄周一份凝重,给王孙一份风流,但表演方面不足与先前我看过的庄周和王孙比,论唱是郑,论演是钱,她们的大家风范与专攻徐派多年的修成气质别人未必能够轻易学得。
最后一场庄周悔悟,有大段的唱腔来展示内心。学道还需从头来,这一段小蛙童鞋就有点后继无力的感觉了,镇不住场子,少了些内心的着力点,当时舞台也聚焦于她,我就格外挑剔这段了。眼神,身段,气息,还有感染力还需学习呀。(这一段我爱钱公子的)
戏文本身意见不大,不过根据个人看戏习惯,不大喜欢一些刻意的搞笑桥段。觉得和戏文的基调不合,忽然来一个戏外音,可能是为了增加些夸张的戏剧感。如果舞台和服装造型还能再考究精致点……
散戏后,我与苏离混迹后台,看蝴蝶脱下戏装,回复原本模样。从戏中抽身,从田秀回到王志萍,依旧美,现代的摩登,以及女子的知性。她用上海话与人交流,给别人签名,还和苏离合影。我透过镜头看她,她也看着我。美哉,我打心里赞叹。
走出剧院,忽然发现蝴蝶在我们身后,再一次告别。夜色寒人,那晚有月全食,但在我眼里,却也装不下别的风景。
蝴蝶梦,田秀梦醒,而我们看戏人却陷入梦境,只愿长梦不醒。想起来,这便是一种精神崇拜了吧。谨以此文,写给王志萍和她的蝴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