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本质和最难做到的境界就是表达自我,从这一点讲苏醒是成功的
上次来看还是9.9,才两天就成了6.5,五星一星的比例相信傻瓜也看出来怎么回事吧。 如果我们就从数据着手,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有争议的作品”。我向来从不会觉得有争议就代表着不完美不优秀,社会如果只是一汪清水反而丧失了色彩,唱片如果只是一色五星反而显得矫揉造作。 听完了苏醒的这两首歌,我觉得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怕爱》更多的是慢热的温情,初听这首歌并不会让我霎时惊喜或者兴奋,准确的说只有听多了才会越来越喜欢上这种感觉,我想R&B作品的连续性就体现在这里,节奏是缠绵连续的,韵律也多是连贯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慢热的感觉,这不是《爱情买卖》带给我的短时间的听觉冲击和随之而来的厌恶甚至抗拒,也不是一些悠悠小情歌或者口水歌的那种平淡从头平淡到尾然后从我的记忆力消失。有的时候我似乎更喜欢这种平淡透着惊喜的感觉,至少对我来讲《怕爱》的特色就在于R&B和汉语吐字的巧妙融合,我觉得对于连续性的R&B节奏和崩豆一样的汉字发音之间这么好的贯合是很难能可贵的。 而就像数据显示的争议那样,《分裂》注定了它饱受争议的命运。其实客观的来讲,《分裂》说的是苏醒自己的内心挣扎和矛盾思想,对于苏醒来讲,写这首歌曲的目的无非抒发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宣泄自我,这也就是音乐的真谛。而作为旁听者的我,不知觉得和他一起开始思考音乐圈,思考坚持和妥协,思考一个忠实于自己内心的人和一个忠实于“坦荡未来”市场经济的音乐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首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抒发苏醒自己的所想,它表达的很充分,很全面,很有感染力,甚至到了旁听者也能有所思的地步,至于有人不同意他说的那些话,或者有人觉得他说的都是哲理,这些真的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于一个表达内心的音乐人来讲,这首歌最重要的目的是他宣泄表达自我的解脱而不是为了取悦谁的道具。如果《分裂》成了那首大家听起来都顺耳都同意的歌曲,恐怕就沦落成了政治化的主旋律歌曲,也丧失了音乐真正的魅力和感染力。从这一个角度讲,我觉得不考虑“it's so split”副歌部分振聋发聩的澎湃旋律,光是从表达自我这一点上,苏醒已经勇气可嘉了,至少在口水歌泛滥大街,爱情买卖独霸市场的今天,还保持对音乐对内心最淳朴的赤子之心已经难能可贵。 所以我觉得不管爱听与否,传唱度高低与否亦或是是不是完美的创作,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而服务,就好比沈从文写《边城》只是为了表达内心对乡村的爱,李白写《将进酒》只是描写最真的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们全部的音乐人都只通过受众群体听歌者的角度去套歌而不是表达内心的话,我们丧失的不仅是个性派作品更是真正的音乐,那一天必然是可悲的。 说实话,我觉得1星者大多还没有听过歌吧,至少你们评一星的时候这两首歌还没免费开放吧,按照你们的态度也不会花钱买你们谩骂的作品,所以因为别人都5所以我1。我觉得尽量保证客观对待每一个音乐作品,至少这样做的好处是,我能听出歌曲是出自本心还是迎合大众,这一点对一个真正喜欢音乐的我来说就足够了。 我也发自肺腑地希望苏醒能够继续向前走,让争议做你的船帆,而你最真实的表达会永远成为推动帆船前进的海风,让你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贵真实,走向真正音乐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