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快评《木兰星》:张靓颖终于画出了自己的圆
张靓颖唱得歌多数都算是蛮好听的,但总隐约让人觉得她总是不能释放最强的能量。那么什么才是最强的能量?那种近乎超越自己界限,声嘶力竭,拼命拔高?如TAKE IT LIKE A MAN之类的才叫释放能量吗?张靓颖刚出道的时候,很多人也这样认为。但实践证明这不是张靓颖的路线,姑且不论是否是因为制作人的问题。拿最近一次的《漂流瓶》来讲,尽管同样录音也算中听,但是最后高音的美感总有打折不尽兴的感觉。
错误在于高音只是在听觉上让人感觉释放最大的能量,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张靓颖最能释放自己所长的地方。
张靓颖的优点在于音色美妙,还有一种内敛的忧伤色调,非常耐听。张靓颖的优点还在于声音强弱对比,中音区有力度,也练得不错的气管音与假音。赋予一些基本的歌曲处理理念,能够驾驭下来的,基本不会唱得难听。
张靓颖的一系列情歌就是很好的例子,成功的大小在于这些情歌自身的质量,也许还有宣传与听众口味的问题。
有这样的能力,如果知道善用,等得无非就是一首好作品,能够将自己的特长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木兰星》也许就是这样一首歌。
这首歌没有很多转音,几乎是一字字平稳送出来的。也没有高音让歌手去表现,基本都走在中音区。这时候音色的决定性(音色也许是很多人最终永不能克服的先天缺失),以及声音的强弱变换给予情绪的雕琢就成了重点。高音是歌曲的高潮,也许,但是高音多集中在强音的表现,在力度。而中音却是灵魂,不仅仅是因为中音区占据一首歌曲的大多数篇幅,更在于,中音区可供嗓子变换的余地比两头更多。
也可以这样说《木兰星》展现了张靓颖完美的中音区中的绝对优点,因为,我们说,张靓颖终于画出了自己的圆,最擅长,完满的那个圆!
《木兰星》算是一首现代人构想花木兰从军内心感受的歌曲。
刚才有人搬出《木兰辞》,认为这首歌里的内容与实际不符。其实木兰辞何尝不是第三者去揣摩花木兰的心理?
虚构并不重要,甚至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致命的。我们来想象一下,花木兰一个女子,替父从军,孤身一人在军营里,无数次出生入死,夜静人熄之时,对月对雨,可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那种朝不保夕的战士,想着能够活到明天就是全部了。如果这是真实,那么木兰辞不也是一种虚构的豪情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常识与每个人的经验中唤起认同感。在一部文艺影视作品里,获得感同身受,这才是关键。现代人对花木兰这个故事早就理想化得远离的史实。在史实上花木兰不可能长得像女人,应是个很粗大的女人,否则怎么从军,怎么不被发现,怎么打仗?应该感情上也很粗线条,否则怎么承受这种生死的压力?
花木兰已经提炼成一个唯美女人的形象了,这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所以这样一首歌正是贴合了这种需要。
错误在于高音只是在听觉上让人感觉释放最大的能量,但实际上,这并不是张靓颖最能释放自己所长的地方。
张靓颖的优点在于音色美妙,还有一种内敛的忧伤色调,非常耐听。张靓颖的优点还在于声音强弱对比,中音区有力度,也练得不错的气管音与假音。赋予一些基本的歌曲处理理念,能够驾驭下来的,基本不会唱得难听。
张靓颖的一系列情歌就是很好的例子,成功的大小在于这些情歌自身的质量,也许还有宣传与听众口味的问题。
有这样的能力,如果知道善用,等得无非就是一首好作品,能够将自己的特长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木兰星》也许就是这样一首歌。
这首歌没有很多转音,几乎是一字字平稳送出来的。也没有高音让歌手去表现,基本都走在中音区。这时候音色的决定性(音色也许是很多人最终永不能克服的先天缺失),以及声音的强弱变换给予情绪的雕琢就成了重点。高音是歌曲的高潮,也许,但是高音多集中在强音的表现,在力度。而中音却是灵魂,不仅仅是因为中音区占据一首歌曲的大多数篇幅,更在于,中音区可供嗓子变换的余地比两头更多。
也可以这样说《木兰星》展现了张靓颖完美的中音区中的绝对优点,因为,我们说,张靓颖终于画出了自己的圆,最擅长,完满的那个圆!
《木兰星》算是一首现代人构想花木兰从军内心感受的歌曲。
刚才有人搬出《木兰辞》,认为这首歌里的内容与实际不符。其实木兰辞何尝不是第三者去揣摩花木兰的心理?
虚构并不重要,甚至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致命的。我们来想象一下,花木兰一个女子,替父从军,孤身一人在军营里,无数次出生入死,夜静人熄之时,对月对雨,可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那种朝不保夕的战士,想着能够活到明天就是全部了。如果这是真实,那么木兰辞不也是一种虚构的豪情吗?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常识与每个人的经验中唤起认同感。在一部文艺影视作品里,获得感同身受,这才是关键。现代人对花木兰这个故事早就理想化得远离的史实。在史实上花木兰不可能长得像女人,应是个很粗大的女人,否则怎么从军,怎么不被发现,怎么打仗?应该感情上也很粗线条,否则怎么承受这种生死的压力?
花木兰已经提炼成一个唯美女人的形象了,这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所以这样一首歌正是贴合了这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