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谁说稳定就不算是一种突破?

3.5-4分,论突破的话,其实不是说突破,而是DT应有的水平就应该是这样!这一张专稳定在陶喆所适应的舒适区内,从创新性上来讲确实感觉并没有说太特别符合“突破”这个概念。但话又说回来,稳定难道不是一种突破?自上一张13年的《再见你好吗》发行到今年25年的《普普愚乐》,已经过去12年的时间,在经历了嗓音从倒嗓和回春以及人气的跌落和高涨后,还能在如今扭曲严重的华语乐坛里交出这样的一张作品。别的是否有更优秀的作品我不敢说,但至少在今年里的这一群主流歌手里发的这些作品中,这张目前也称得上是质量上乘之作。 首先,为什么在整张专辑释出前的风评一部分人说不太好?针对这个问题我抛出我的看法:宣发其实占了一部分原因。这张的宣发前几首歌和从试听放出来的片段其实是有一定迷惑性的,宣发放出的一部分歌曲,其实其中的几首不是那种特别出挑的(但宣发从某些角度来讲也是相对合理的,不然整张会有一部分容易腻),而试听片段大部分集中在副歌的高音(也就是一首歌最高潮的段落),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吵。另一部分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一部分实在和审美不对口的差评,我也理解,但剩下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各位看看评论区打差评那些人的成分便知。 其次,再回到如何评价这张专辑的问题上,我想说出自己的结论:评判一张专辑的要求绝对不止是词曲,整体的制作+混音才是整张专辑里应该被重点拿出来说的,因为这是衡量一张专辑好和坏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也是DT的真本事,而且这一部分在这一张专里面照样发挥是非常稳定的,我目前为止所听到的每一首歌里面,哪怕说是有高音,但是同样也在我的整个舒服范围之内,但听上去一点都不扎耳朵,非常的顺,而且一点都不累,甚至整张专辑是可以从头好好听到尾的那种,这已经大半决定了这张专的质量是不会差的。 再说曲序和曲风,这一张专它从头到尾的曲序排列照样是非常用心的,而且主要是旋律和编曲也照样扎实,从funk(《梦在》,其实demo是有点偏citypop的,但新曲听起来更有funk的味道),rock(《活该》),country music(《路上》),到《千言万语》的老歌新编(Neo-soul+blues),ballad(《全世界会唱的歌》)和偏向于用很多传统中国乐器编曲制作的(《陪你》)等等…这些熟悉的曲风,经过创作者本就出色的演绎,才慢慢的一步步从demo变成可以经历岁月磨练的经典,从1999年发行同名专辑到现在,陶喆对待自己的作品一直都是这样的用心。沙粒正是因为在贝壳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磨砺才能结成珍珠,同理,岁月和生命的起伏在陶喆的嗓音里磨出了伤疤,但也让它的风味变得更为独特,嗓音在某些程度上会有打折扣的效果,但总体上仍然是很加分的。我在宣发之前听了试听视频的片段,其实很担心他会不会所有的歌都一个劲儿用力往上顶,但现在看来我多虑了,这些所谓的缺点,都被陶喆用和谐的编曲和适当插入的人声切片,以及有所回春的假音给巧妙的遮掩了。 而且再说回整个专辑的主题,随着观念的变化,DT愿意用12年的时间去吸收,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和爱并予以记录,这一点足以证明他的专辑的诚挚和用心。DT给我一种感觉,就是我哪怕老了,我的嗓音变了,哪怕整个华语音乐市场发生了大的变化,甚至传统的精良的华语音乐制作已经不吃香了,我仍然愿意掏出我的时间精力,哪怕到最后一刻,我也愿意呈上我最佳的状态给你们听。可能现在很多人把这种行为叫做愚蠢,甚至普通,但是在我看来这种东西,在当今追求快速变现的时代里显得更为难得,而DT似乎很早就料到了这一点,预判了年轻一代歌迷们的预判,所以我就要埋着头去做这些东西。《普普愚乐》,是他对自己的调侃,也是对于那些恶意评价以及流言蜚语的幽默调侃做出的回应:无论你们怎么说,我就要把这些东西做出来,哪怕我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但我依然在,我在,音乐就在,我在,梦就在。 另外如果你想让我去评价然后给这张专辑排序,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对你说——就DT总体的音乐生涯来看,这张哪怕说他比不上之前的蓝黄黑和太平这四专,但这一张在目前他所有专辑的听感里以及他的音乐生涯里,绝对是加分项,甚至让我找回了当时听《69乐章》的感觉,而前者明显是更摇滚的,现在这一专是更柔和的,但是让我觉得惊喜的是,这两者我听下来的感受确实是一样的(或者说是大部分相似,这种感觉就是享受),感觉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殊途同归。DT说,这张需要品,而且可能需要更深入去理解,但实际上我觉得,已经不用说是更深入理解了,它就是字面上意义的那种好听,一种超越了当下快速变现的短视频里的音乐的那种纯粹的好听。对于这样的音乐人,我只能说,珍惜吧,今年我们已经失去了一个DT(Khalil forever),作为一个客观评价的歌迷,我们不能再让这个DT也寒心。所以我完全没有办法对这样的作品昧着良心给出所谓的低分,也希望某些所谓的“歌迷”好自为之。 最后我想说的一句,就是谁说老作坊关了12年再出新专之后就没有依旧优秀的水平了?现在的老作坊水平仍然在线,下料依然猛。 cut:《千言万语》(最推荐) 《moonchild》(推荐) 《陪你》(推荐) 《in the morning》(小号的搭配是点睛之笔) 《一点点》(感觉有点像太美丽里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