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出稿

林俊杰的新专辑在发布前受到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作为(至少是舆论认为的)出道二十年纪念专辑,这一张专辑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意义,从中你看不到他对自己生涯以来的思路整理,也没有一种里程碑式的向前开拓——和华语乐坛去年的一些作品比较相似,本质上是“到点了交作业”性质的“精选集”。
纵然同样是许多单曲被追封为“先行单曲”,这一张还是提供了一些新品,但是质量并不太喜人。《愿与愁》除了“元宇宙”的空耳外,给我留下最多印象的只有泛滥的短句堆叠带来的廉价感,编曲做得更简陋一些或许可以扔给花粥演绎。《逆光白》则紧扣流行范式,紧追了Taylor Swift《Style》副歌里的“一唱三叹”,虽然Taylor Swift也是向别人学习,但《Style》旋律创作显然更流畅,《逆光白》相对而言比较小品。
《孤独娱乐》是他一如既往会在专辑里放的抒情曲,并没有太多好说的。《梦不凌乱》就来了我也震惊居然还没过气的Trap type beat,Pre-chorus的The Weeknd即视感无伤大雅,不过这可能是这张专辑里最有野心的一首了。《谢幕》里“圈圈圆圆圈圈”是对《江南》的回首,也是专辑里为数不多提醒我这是一张“二十周年纪念作品”的部分。《黑色泡沫》《你都在》难听得很直白,前者在林俊杰芭乐模板的人声与追求《伟大的渺小》式的氛围构建的编曲中有尴尬的错位感,后者则在后半段贡献了令人咋舌的人声演绎。
如果《Castle in the Air》的“另一种表达”是文本换皮更体面的名字,那么首先团队要对《氧气(O1缺氧版)》《氧气(O2有氧版)》和《劳斯.莱斯》《莱斯.劳斯》这样的,追求“另面表达”的策划足够的掌声,然后给麦浚龙《念念不忘》在《罗生门》里追求更多附加价值的“文本换皮”足够的敬意。显然,这并不是一种统筹巧思,更像掩盖曲目准备不足的话术和修辞。
《7千3百多天》从整体思路到Bassline和合成器音色都跟《Blinding Lights》如出一辙,当然The Weeknd在这张专辑的返场并不算抄袭,确切来说只是他再一次跟潮流做出来的作品。乍一看是最切题的纪念曲目,结果如广告曲一般掺水——毫无生机的hook和寥寥记忆点,在广告曲里都不是够看的(请看齐《卡路里》),甚至还给人留下一种“出道第二十年,still follower”的尴尬印象。
总的来说,林俊杰的vocal能力属于是唱芭乐一整张都不会太翻盘且比这一张成品更好听的状况——也让人好奇,他的Vocal不断发展,又是谁在负责A&R、概念策划和最终品控的?《伟大的渺小》里就令人沉默的“都什么时代了还在做EDM”在这里依旧有迹可循,以及他看似想跟潮流又没法把抒情三板斧丢掉的窘迫,这样无论是在乐迷眼里,还是单纯的“粉丝向”考量都显得很不够的作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即使是所谓对林俊杰本人的“二十周年纪念”,你看这张专辑本身跟他的生涯轨迹有什么明显关联,或是说暗示了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张水准之上的作品,还不如搞芭乐合集一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