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音质无关的例外唱片

终于还是以正价买了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bootleg第一卷,也就是所谓的the Quine Tapes。好几年前就听过朋友的那套裸盘还刻录了一套,初听就打定主意日后一定要买一套原版再好好过瘾——听多了唱片就知道能打动自己的音乐之稀少须慎重对待,所以刻录盘实际上一次都没完整放过。
Robert Quine,the Voidoids的创团人员之一,但他首先是一个超级VU粉丝。1969年,VU到旧金山巡演期间,他用一台sony磁带录音机记录了若干场演出实况,并从中选出大约4小时转录至7寸开盘机上,这个举动被证明十分明智,于是才会有这套CD的发行。
1969年的VU里已经没有John Cale的位置。也许无数人会说Cale“实验性”的小提琴演奏才是VU“噪音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像在间接表明他们不可能成为Quine一样的粉丝。我更喜欢Lou Reed一手把持下的VU,离队后John Cale似乎再没写出过《Sunday Morning》这样迷人的小调,Lou Reed却依然能继续创作出《Sweet Jane》这样的旋律上品,更毋庸说《perfect day》、《satellite of love》了。VU的启迪意义是什么?一个Lo-Fi的车库乐队搞出一堆噪音有什么奇怪么?那太容易了,加一个提琴四重奏进去都可以。奇怪的是他们能做出好听的要命、刺激的要命的音乐。我是这样理解这些音质差到极点的录音的价值所在:它以极度原始的状态展现了VU的旋律美,包装在粗糙外衣下的、与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异曲同工的流行美学。这种精神在三十年前被sonic youth一票发扬光大之后,又在现今被indie pop风潮再度放大。而纯粹的噪音艺术正好与之相反,需要制作上极度的做作和后期上高保真的还原。
没有几个人能像Robert Quine一样把粉丝做到底,他在1981年成为Lou Reed的吉他手,一直合作到1984年,并参与录制了《the blue mask》专辑,骄傲的要死。我等,就骄傲的拥有一套the Quine Tapes好了……
Robert Quine,the Voidoids的创团人员之一,但他首先是一个超级VU粉丝。1969年,VU到旧金山巡演期间,他用一台sony磁带录音机记录了若干场演出实况,并从中选出大约4小时转录至7寸开盘机上,这个举动被证明十分明智,于是才会有这套CD的发行。
1969年的VU里已经没有John Cale的位置。也许无数人会说Cale“实验性”的小提琴演奏才是VU“噪音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像在间接表明他们不可能成为Quine一样的粉丝。我更喜欢Lou Reed一手把持下的VU,离队后John Cale似乎再没写出过《Sunday Morning》这样迷人的小调,Lou Reed却依然能继续创作出《Sweet Jane》这样的旋律上品,更毋庸说《perfect day》、《satellite of love》了。VU的启迪意义是什么?一个Lo-Fi的车库乐队搞出一堆噪音有什么奇怪么?那太容易了,加一个提琴四重奏进去都可以。奇怪的是他们能做出好听的要命、刺激的要命的音乐。我是这样理解这些音质差到极点的录音的价值所在:它以极度原始的状态展现了VU的旋律美,包装在粗糙外衣下的、与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异曲同工的流行美学。这种精神在三十年前被sonic youth一票发扬光大之后,又在现今被indie pop风潮再度放大。而纯粹的噪音艺术正好与之相反,需要制作上极度的做作和后期上高保真的还原。
没有几个人能像Robert Quine一样把粉丝做到底,他在1981年成为Lou Reed的吉他手,一直合作到1984年,并参与录制了《the blue mask》专辑,骄傲的要死。我等,就骄傲的拥有一套the Quine Tapes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