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ko 蒙古



日本自由爵士界一线大神坂田明领衔的Mooko三重奏,于1988年在NEC Avenue发行的佳作。
三重奏的成员,除了当时正值青壮年的坂田,另外两位也都是先锋/自由界独当一面的神人:美国先锋音乐领域最为高产、涉及流派面向最广的多乐器演奏家之一Bill Laswell,已故的美国黑人鼓神——曾参与过Albert Ayler Quintet、Charles Tyler Ensemble这些上古级别神团的Ronald Shannon Jackson。
其中,两位美国人是多年的搭档了,Laswell与Jackson都同时作为以大炮Peter Brötzmann为特色的德-美即兴项目Last Exit的成员录制过多张专辑,二人的音乐也都较易听出其受美国先锋音乐文化影响的特点。而坂田明,则是“外人”或“闯入者”般的存在,是三重奏中唯一的亚洲血液。多提一句,二战时期的轴心国,其民族属性中的某些特点,譬如德意志民族的“铁血”“严谨”“好斗”,或是大和民族的“物哀”“尚武”等,体现在先锋音乐层面,常能制造出不同寻常的、震耳发聩的“呐喊”。这也是美国乐手受其吸引,并与之交流合作的重点。
关于专辑的主题,我想,与其硬往《蒙古》这一字眼去靠拢,自说自话般的陈述音乐中的蒙古特性,倒不如先引用专辑内页中的一段话,或许会有启示:“当今世界上存在摇滚、爵士、民族等各种各样的音乐,而一旦让它们共享一个空间,最能发挥灵活性的,恐怕还是爵士乐。当然,这里所说的爵士乐,并不是具体的爵士乐形式,而是不断从内部打破形式架构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机制。各种各样的音乐都能在这儿进行下去,然后去往一个开放且自由的新世界。”往深处思考的话,自由爵士/即兴音乐诞生于西方世界,它的表现形式、演奏路数,对于“后知后觉”的亚洲国度的乐手,若没有超强的创造力,往往就像被牵着走一样。《蒙古》这一主题,就像坂田明刻意抛向远方未知的一枚炸弹,他是否在想,要表现所谓亚洲意境的话,甚至不需借用与“日本”相关的种种,那干脆将三人引至亚洲更深的内陆。
以坂田明为核心的这次创作,毫无疑问让听众见识到了与以往不同的三人。这张专辑也是坂田明参与的所有作品中,相对来说最不猛烈的(当然只是于他而言)。细腻无比的旋律、错落有致的曲式,均不同于那个更为听众熟知的、拿起萨克斯便风雨欲来的悍勇形象,更克制与内省了。在Bill Laswell的加持下,《Nitchimo Satchimo》《Hieyashi Bushi》《Kibaminzoku No Odori》这几曲趋近Jazz Rock的形态,坂田明的萨克斯时而奏起进行曲般的旋律,时而与鼓、贝斯齐头并进,仿若一支小型暗杀队整装待发,并于敌营中迅疾展开厮杀。三人各行其事又紧密配合,萨克斯犹如接连射出的箭失,贝斯与鼓则像马刀、战斧般挥舞其间,敌营顷刻解体。《Wann Kann Ich Sie Wiedersehen?》与《Hitsujikai No Bansan》两曲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坂田老爷子的旋律曲段演奏能力,黑管儿乐句如习习凉风抚动着霜月下的离离青草,惊动三两饲食的羊羔,穿行到头顶上方清远、孤寂的宇宙,那似乎是希望能被某人听到的,心灵深处的密语,究竟落向何方呢?那“未知”引发的触动,穿越时空的藩篱,成为最后一首World Music曲《Mooko》的目光遥望所及之处——坂田明投入未知的炸弹,此刻绽裂成光。Laswell的低音锡塔琴声摇摇晃晃,三人向前奔跑。在光的尽头,或许就是他们意识深处的蒙古吧,一个平凡而清澈无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