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田原BLOG里的相关评论

television,最早在CBGB演出的乐队之一,上面的这张《Marquee Moon》可以说是影响深远。当我挺television的时候,网络还未广泛普及。我手里只有一张黑乎乎的《Marquee Moon》,封面上有四个干瘦的年轻人,他们微微探出细长的脖子,眼神凝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唱片。我还曾经买了一张印着television的打口,以为是他们的唱片,结果回来一听才发现隔着十万八千里。这张唱片都快被我听坏了,想必和很多人一样,在家里扒Marquee Moon里的吉他。这首长达10分钟的歌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各种乐器都出入自如,没有任何犹豫。最抢风头的当然是那把和流水一样干净且源源不绝的吉他,而另一把音色相对松散的吉他也是一丝不苟地打稳了结构,鼓和bass也是安静地精彩着。总之这是一首让人百听不厌的歌,每次听都能有些新的发现,而且那些饱满而且利落的音色总能打开一个空间,让我在10分钟内有一个隐秘的藏身之处。
后来,终于弄清了这个乐队的身世。他们一共出了三张唱片,分别是《marquee moon》(1977),《adventure》(1978)和《television》(1992)。出了adventure之后,乐队内部突然发生了矛盾,主要是因为两个吉他手的分歧。过了十多年,乐队终于又重组,在英国的capitol厂牌下发行了television。在1982年的《the blowup》是一张现场集,而在2003年,又发行了两张现场集。似乎近期没有现场演出集发行啊...看来我真的活晕了,在突飞猛进的21世纪,硬是以为一个老乐队要发现场集。
在巴黎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孩穿着television的T恤。我就傻乎乎地跟着他一直绕到了河对面,最后跟着他进了一家非常不错的唱片店,买了一张octet。其实仔细想想,近十年来都没有听到什么特别激动人心的唱片了。电子刚刚兴起的时候,觉得用了几个filter就很厉害,可是现在人人都可以用,就觉得索然无味。音乐最终还是音乐本身,我也喜欢噪音艺术,但是我觉得那应该被归类于另外一个门类里面。所以最近怀旧的情绪非常严重,在听了一些让人失望的新乐队之后,总会用老的音乐安慰自己。
后来,终于弄清了这个乐队的身世。他们一共出了三张唱片,分别是《marquee moon》(1977),《adventure》(1978)和《television》(1992)。出了adventure之后,乐队内部突然发生了矛盾,主要是因为两个吉他手的分歧。过了十多年,乐队终于又重组,在英国的capitol厂牌下发行了television。在1982年的《the blowup》是一张现场集,而在2003年,又发行了两张现场集。似乎近期没有现场演出集发行啊...看来我真的活晕了,在突飞猛进的21世纪,硬是以为一个老乐队要发现场集。
在巴黎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孩穿着television的T恤。我就傻乎乎地跟着他一直绕到了河对面,最后跟着他进了一家非常不错的唱片店,买了一张octet。其实仔细想想,近十年来都没有听到什么特别激动人心的唱片了。电子刚刚兴起的时候,觉得用了几个filter就很厉害,可是现在人人都可以用,就觉得索然无味。音乐最终还是音乐本身,我也喜欢噪音艺术,但是我觉得那应该被归类于另外一个门类里面。所以最近怀旧的情绪非常严重,在听了一些让人失望的新乐队之后,总会用老的音乐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