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棱角的DT

初次听这张专辑的时候,感觉所有歌都流畅的一塌糊涂。
最近又仔细听了3遍,发现比从前多了一些合奏,少了一些旋律的复合。让人感觉更机械化了点。
比起从前的专辑显得有些模块化,但第一感觉还是还是很自然的连贯下来的一张概念专辑。Mike的鼓的风格一点都没有变,好像多了一些在某些拍的后半拍砸军鼓的现象,让人好像感觉好像是奇数拍子。能把8拍玩成这样也只有他一个了。。 变化最大的是键盘,加了很多试验的成分。大部分都隐藏在后面做和声上的旋律复合。整体的和声走向更偏流行化,第一次听DT的人会很容易接受。吉他很流畅,飞速的solo几乎很少。
最后一首24分钟的大型概念曲还是显示了DT的前卫思路,缥缈的轻微哇音的吉他,以键盘铺底开始进行,很有点pink floyd的味道,(他们最近出来翻唱pink的专辑)而3分46秒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滑音(kitaro不是喜欢玩这样的滑音嘛),12分15秒后键盘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滑音solo,这样的快速的连接音效果还是第一次听到,看了live才知道他是用了个新武器,他叫那个是red board,那个红色的光滑板子可以发出这样连贯的声音,也能发出相violin揉弦,滑弦的效果,一分多的键盘让人有一种高速行驶的快感。15分钟40 vocal之后开始玩儿歌了,还有铃儿向丁当的影子,最后一段是相当辉煌的感觉,以大调式的编排方法结束。这就是八个棱角的DT,变化多端的一首歌。
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听一张DT,也许技术,旋律,编排上都不能逾越从前的专辑创造的颠峰。
最近又仔细听了3遍,发现比从前多了一些合奏,少了一些旋律的复合。让人感觉更机械化了点。
比起从前的专辑显得有些模块化,但第一感觉还是还是很自然的连贯下来的一张概念专辑。Mike的鼓的风格一点都没有变,好像多了一些在某些拍的后半拍砸军鼓的现象,让人好像感觉好像是奇数拍子。能把8拍玩成这样也只有他一个了。。 变化最大的是键盘,加了很多试验的成分。大部分都隐藏在后面做和声上的旋律复合。整体的和声走向更偏流行化,第一次听DT的人会很容易接受。吉他很流畅,飞速的solo几乎很少。
最后一首24分钟的大型概念曲还是显示了DT的前卫思路,缥缈的轻微哇音的吉他,以键盘铺底开始进行,很有点pink floyd的味道,(他们最近出来翻唱pink的专辑)而3分46秒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滑音(kitaro不是喜欢玩这样的滑音嘛),12分15秒后键盘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滑音solo,这样的快速的连接音效果还是第一次听到,看了live才知道他是用了个新武器,他叫那个是red board,那个红色的光滑板子可以发出这样连贯的声音,也能发出相violin揉弦,滑弦的效果,一分多的键盘让人有一种高速行驶的快感。15分钟40 vocal之后开始玩儿歌了,还有铃儿向丁当的影子,最后一段是相当辉煌的感觉,以大调式的编排方法结束。这就是八个棱角的DT,变化多端的一首歌。
总的来说还是很值得听一张DT,也许技术,旋律,编排上都不能逾越从前的专辑创造的颠峰。